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春运期间的火车站,经常给人一种末日将至,红尘滚滚的感觉。开车之前一个小时,人们已经如临大敌地排好了阵列,但并不是严阵以待,而是好像等待救济的逃难人群。检票开始之后,兵荒马乱年代携妇将雏的感觉就更加强烈,大家时刻都能拉着行李,进入刘翔比赛时候的状态。进站的那十几分钟,看着去往不同站台的人们大包小包抱着孩子地全速奔跑,常常有今夕何夕感。每年认真参与春运,比什么灾难演习都管用,绝对全情投入----而且很难说春运不是一次真正的灾难。

 

要直至狂奔到座位上,才会惊魂甫定。之后的动作,一定是先把准备好的火车食品放好,然后再放置大件行李。惊慌之后,食物似乎是最好的东西。通常当车厢里响起悠扬的肯尼基的《回家》之类列车DJ最热爱的曲目,有座位的人已经坐定,没有座位的人也在车厢连接处安放自己之后,就是人们最喜欢的火车进食时间了。

 

动车大面积普及,给悠久的火车旅行习俗带来了新的改变——飞机式的座椅,让打牌这个最普遍的火车社交活动变得异常艰难。在山寨手机频频传送出《套马杆》和《爱情买卖》之类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的车厢里,阅读似乎也很困难。于是吃似乎变成了漫漫长路上消磨时间的最佳选择。各种便携的垃圾食品,在这种时候都摇身变做心灵鸡汤。

 

方便面自然不用说,如果有一个火车食物排行榜,它一定稳居第一。瓶装水和饮料普及之前,车厢里来来往往打开水的人们都端着茶杯,列车员也会担负起给大家添水的义务。现在车厢里来来往往的人都举着方便面盒子,好像一个个的流动炸弹,随时会让不小心的人尝到烫伤的滋味。

 

咀嚼大概可以让被时间征服的旅程稍微好过一些吧,这传统好像非常悠久。朱自清在《背影》里写的父亲,也是给他买了一包橘子好上车吃。更早的源头不知道是否该回溯到《羊脂球》,烧鸡之类的食物不论是坐马车,还是坐火车,似乎都非常受欢迎。猪脚、豆干、鸡爪、鸡腿,还有现在风头正劲的鸭脖子,能够手持的食物,似乎能够让人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感觉,于是在火车上也一直流行着。在咀嚼和吮吸之间,火车轰隆隆向前。

 

有一些食物是似乎只有坐火车旅行才会见到的,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流行的八宝粥。时常宅在家里的我,好像每年与八宝粥的邂逅都发生在火车上。那邂逅一年一度地提醒我,这种食物并没有消亡。今年的火车上又看到身边美丽的小姑娘,纤纤素手,从包包里掏出一听八宝粥,用塑料小勺慢慢地吃。

 

要想知道火车上最流行什么样的美食,大概应该关注来来回回推着售货车的列车员们。不管她们身着哪一种制服,手推车里总有花生、瓜子、鸡爪之类的固定产品。以前去不同的地方的车上,有深具地方特色的餐车大厨,能够提供不同风味的鸡爪、猪脚、豆腐干之类的食物。10多年前,我的老乡们坐149次列车(后来变成了T87次)回贵州,只要闻到列车员推过来的堆满了辣椒、折耳根段、葱段还有酱油醋的卤豆腐干,思乡之情立刻决堤。现在的车上这样的东西好像变少了,就连沿途各站的地方风味盒饭也变少了,不知道现在车过湖南,还能不能买到小瓦钵装的米饭。而现在更多的人,停车的间歇,可能只是到站台的小卖部买一盒方便面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阿子

阿子

20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笔名“阿子”。媒体人、“半吊子”学术女,食物爱好者,美食专栏作者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