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从葵到冬寒菜

阿子

如今很有一些餐馆主打“复古”,可惜很少有做葵菜的。这样一来,复古就打了折扣,顶多只能复到元代。很早以前,葵可是百菜之首,比白菜地位高多了。有若干朝代若干文人的诗文为证,《诗经•豳风》里有“六月食郁及薁,七月烹葵及菽”。“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曦”更有名了,“葵”是要引出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来的。如果光靠诗文证据,吃过这种蔬菜的文化人数量恐怕要超过其他所有蔬菜,鲍照、陆机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……当然名单只能截止到元明之前。

按照现在的思路,如果要为它找一个代言人,那么在强大的阵容里,到底挑谁,还需要严肃认真地想一想。鲍照专门写过《园葵赋》,以至于“鲍照葵”后来可以作典故来用,他当然是很有竞争力的候选人。马王堆的辛追女士(马王堆出土古尸)也可以列入候选之列,考古资料显示,在她沉睡的2000多年里,身侧一直伴随有一袋葵菜的种子。她生前乃是汉代贵族,应该是属于“肉食者”阶层,想来葵菜应该是调剂性食物,不过也能说明葵菜以前到底有多红。

关于葵这种在时间的阴影里渐行渐远的菜蔬,有很多考证——比如青木正儿的《中华名物考》里,和扬之水的《诗经名物新证》。青木正儿的考证更为详细一些,认为在白菜(以前叫做菘菜)以前,唐代的时候,西域来的菠菜就已经对葵造成了冲击。到宋代,《东京梦梁录》里提到四世蔬菜的时候,葵已经失去了常备蔬菜的席位。而到了元代,王祯的《农书》里说“而今人不复食之,亦无种者”。很有趣的是,这一段的前面,被扬之水引用,完全是对葵菜的赞颂,表示它四时皆可生长,又能新鲜地吃,又能做腌菜,还有药用价值。这本书里追溯葵菜以往的荣光,说它是“百菜之主,可备四时之馔”,又感叹它的流离,书成之时已无人种植。不知为何,这感叹简直不像是在说菜,倒像是在说什么别的。

元明之后,葵在蔬菜界地位越来越低,低到尘埃里都找不到。《齐民要术》里,种葵被列在种植蔬菜目录里的第一位,春天秋天冬天都可以种。到了李时珍的时代,只剩冬葵,而且被下放到了“草”的行列中。冬葵留下的原因,据说是因为药效很好。《尔雅翼》里说葵“百菜之主,味尤甘滑”。按照中医的理论,这种性滑的植物就可以入药,用来去结石利小便什么的。但是有一点我很不理解,性滑的植物一般在中医理论里,会致使妇女小产,是否在它做“百菜之主”的年代里,古代妇女就只能选择居于奴仆地位的蔬菜来吃呢?倒确实有中医书指出,怀孕妇女要少吃葵菜。

扬之水女史考证,如今传世的葵菜,大抵只有西南、湖南、江西一带的人还种植来吃,最经常用的名字叫“冬寒菜”或者“冬苋菜”(苋也读作寒),如今大致公认说法如此。它乃是锦葵科植物,后来的向日葵乃是从拉美而来的菊科植物,却经常鸠占鹊巢地顶了它的名字。

说来惭愧,身为贵州人,我第一次吃冬寒菜,还是在北京。丈夫在早市上发现有云南菜贩售卖冬寒菜,大喜过望地买了回来吃。叶子宽大,一把菜好像一群小蒲扇,深绿色的叶片很厚实,长着绒毛。鲍照《园葵赋》里“下葳蕤而被迳,上参差而覆畴,承朝阳之丽景,得倾柯之所投”的景象,也大致能够想象一番。美则美矣,这种上古流传下来的蔬菜真难洗啊,每一片深绿的叶子上都有煤渣,洗很多遍还是一盆黑如墨汁的水。这定不是鲍照、陆机他们见过的皇家园林里,那些美丽清洁的葵吧!《齐民要术》里“种葵”篇里也没有说过,要洒这么多煤渣土啊。大概这应该是历史发展出来的新种植技术吧,毕竟贾思勰的时代,煤使用得也不大普遍,那时应该还是叫做“石炭”的。

“甘滑”,不可光看字面来想象,真正的葵菜口感其实很粗砺,叶片上的绒毛尤其会带来这种感觉。“滑”主要是滑在葵菜做出来的汤,不用加淀粉也会粘稠,有点像莼菜汤。“甘”味就无法和菘菜相比,只能说平正,没有苦味而已。此“甘滑”需要在回到那个具体的年代来理解,好比古代之“椒房”,固然可以取其温暖之意,但住在里面的妃子,身上会不会弥漫着一股卤肉的味道呢?鲍照描述的葵菜还有“脆”的品质,的确冬寒菜咬起来也比较松脆舒爽,但是和空心菜、莴笋都无法抗衡。之所以地位高,恐怕只因那时蔬菜少。要拣最突出的品质来说,还真的就是“滑”。

滑这种饮食趣味,在莼菜、木耳菜和冬寒菜以及紫背天葵等等蔬菜身上体现得很明显。所谓甲之熊掌,乙之砒霜,有的人酷爱这种滑滑的口感,有的人却正好相反。后来跟母亲说起这种菜,问起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吃过,母亲大人回答说她不爱吃冬寒菜,黏黏滑滑的,所以家里从来不买——这样我总算知道,为什么我生活在冬寒菜覆盖的区域,小时候对这种蔬菜却毫无印象。想要怀古,大约也要学习欣赏这种流行于古代的饮食趣味。这样说起来,丝瓜也是滑滑的,而顶了“秋葵”名字的西洋蔬菜也是滑滑的。

葵菜变成冬寒菜,屈居于西南一隅,不知是不是蔬菜界的“道失求诸于野”。且不说这么多,冬天就应该用浓浓的米汤,煮一碗冬寒菜来吃。

[/pre]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阿子

阿子

20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笔名“阿子”。媒体人、“半吊子”学术女,食物爱好者,美食专栏作者。

文章